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科教动态 
林芝市人民医院成功举办2025年《南迦巴瓦医学论坛-风湿免疫专家交流会》
发布日期: 2025-03-25 19:03

3月22日由林芝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风湿免疫科承办的“南迦巴瓦医学论坛-风湿免疫专家交流会”于在林芝五洲皇冠酒店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以“创新、协作、共融”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西藏、四川、北京、福建、广东、重庆等地的近百名风湿免疫领域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参与。会议聚焦风湿免疫疾病的诊疗进展、多学科协作模式等核心议题,通过专题报告、病例讨论、经验分享等形式展开深度交流,为林芝地区及全区风湿免疫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开幕式由林芝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拉贵主持,拉贵副院长在致辞中深刻剖析了高原地区风湿免疫疾病防治的挑战与机遇。他指出,受高原气候、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西藏地区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平原,但基层诊疗能力薄弱、专科人才匮乏等问题亟待解决。他呼吁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引入先进技术并融合藏医药特色,构建“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同时还分享了自身在藏、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创新实践,特别是浮针疗法在缓解四肢软组织疼痛方面的显著疗效,为高原地区特色诊疗提供了范例。

随后,大会主席团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钢教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白玛央金教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邬秀娣教授分别致辞。刘钢教授回顾了中国风湿免疫学科40年发展历程,强调“精准医疗”与“全病程管理”是未来核心方向。他提出,应借助基因检测、生物标志物等技术实现个体化治疗,同时通过智能化随访平台提升患者长期管理效率。白玛央金教授立足西藏实际,指出基层医生规范化培训的紧迫性。她建议依托三甲医院资源,建立“导师制”帮扶机制,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覆盖偏远地区,逐步缩小医疗差距。邬秀娣教授则分享了浙江省风湿免疫专科联盟的实践经验,强调多学科协作(MDT)在疑难病例诊疗中的价值,并提议构建“东西部科研合作网络”,联合申报高原风湿病专项研究课题。

会场内容主要聚焦风湿病基础研究、创新疗法、中西医结合及管理策略,讲题覆盖:《RA治疗的早与晚》、《类风湿性关节炎全病程管理》、《稍安勿“躁”--关注干燥综合征诊疗新进展》、《艾拉莫得联合用药策略+SMILE研究解读》。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戴欢子教授、简阳市人民医院陈勇教授、林芝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援藏)杨明灿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媛教授等多名国内权威知名专家分享了风湿病的最新诊疗实践、进展与临床经验。

专题讨论环节根据议题从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到传统疗法的优化,每位专家都带来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深入见解。通过分享各自区域内的成功案例与挑战,专家们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交流,还为未来的治疗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方向。这一环节加深了与会者对当前治疗趋势的理解,并激发了更多创新思维的碰撞。

最后拉贵副院长总结并强调,我院康复科/风湿免疫科运用中医、藏医、西医结合治疗风湿骨病的实践已初见成效。藏医的“三因学说”与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理念相辅相成,结合现代医学的靶向药物、免疫调节技术,形成了多维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藏药“然纳桑培”的抗炎作用与生物制剂的联合应用、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的协同干预,均展现出独特的临床价值。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深度融合,更让我们看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未来。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区来自拉萨、日喀则、山南各地专家交流,推动了高原地区风湿免疫诊疗学科的未来发展。

林芝市人民医风湿免疫科为林芝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下设学科,收治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在内的风湿免疫疾病。此次活动,是促进林芝市风湿免疫专科建设的良好开端。随着医疗援藏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交流,将为高原风湿病患者的规范诊治和疾病康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