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雪域高原,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救援在林芝市人民医院紧张展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专家、援藏医生张春敏主任以精湛医术与无私担当,带领林芝市人民医院儿科团队成功救治一名11个月大的危重颅脑创伤患儿,生动诠释了“中病不出市”的医疗援藏目标,谱写了粤藏同心、山海同行的动人篇章。
7月7日晚9时,还处于高原适应期的张春敏主任接到儿科值班医生的紧急电话:一名昏迷不醒、呼吸微弱的幼儿被送入医院,双侧瞳孔不等大,生命危在旦夕。尚未克服高原反应的张春敏主任立即电话中指导抢救,顶着高原缺氧的状态急速奔赴医院。查体发现患儿左侧枕部淤肿,凭借丰富经验,他迅速判断患儿存在严重颅脑创伤、颅内出血合并脑疝,当即汇报医院医务科启动绿色通道,连夜联系影像科,并同值班医生护送患儿完成急诊头颅CT检查,确诊为“左侧额颞顶叶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出血、脑疝”。时间就是生命,张主任立即联系了同批援藏专家神经外科谢韬主任到场评估手术救治。
7月7日晚急诊头颅CT情况
由于家属对手术存在顾虑,选择保守治疗。张春敏主任随即制定个性化方案,毅然选择“以PICU为战场”: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抗休克保灌注、脱水降低颅内压、综合脑保护治疗……他同值班医护团队彻夜守护在患儿床旁,精细调控每一项参数。高原深夜的PICU里,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医生坚定的脚步声交织成生命守护的乐章。
紧急气管插管后
中心静脉置管
彻夜守护
次日清晨,张春敏主任带领本地儿科医护团队开展床边教学查房,系统讲解儿童危重颅脑创伤的救治要点,将广妇儿PICU先进的技术倾囊相授。“既要治好一个患儿,更要带出一支队伍”。在他的指导下,团队成功帮助患儿度过72小时脑水肿危险期。令人欣喜的是,患儿双侧瞳孔逐渐恢复等大等圆,自主意识与肢体活动也逐渐好转,一周后即顺利脱离呼吸机。2周后康复出院时已能自主吃奶和追光互动。
图一: 次日教学查房 图二:精心照料
从深度昏迷到肢体自主活动,从瞳孔不等大到自主睁眼互动,这场救治创下林芝婴幼儿重型颅脑创伤保守治疗成功的首例,也体现着医疗援藏智慧和本地医护执行力的高效结合,儿科张莉红主任医师感慨地说道。
悉心照料,好转后患儿自行吃奶
患儿家属激动献上洁白的哈达和“医术精湛、情暖人心”的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患儿家庭的感激,更见证了广东援藏医疗队“把技术留在西藏”的承诺。张春敏主任用行动践行了一名援藏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让藏族同胞在家门口享受到顶尖医疗服务。
山海情未了 同心向未来
从珠江之畔到雅鲁藏布江边,广州医疗援藏专家在领队王俊江院长带领下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毅力,将大爱无疆精神书写在雪域大地。这场成功救治,是粤藏两地医疗深度合作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正如医疗援藏领队王俊江院长所说:“医者的初心不分地域,守护生命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目前,广东援藏医疗队正持续开展师带徒”传帮带、远程多学科会诊等帮扶工作,让更多“带不走的医疗队”扎根高原。粤藏两地的白衣天使们,正携手绘就“健康中国”的壮美画卷,让格桑花与木棉花共同绽放出生命的光华。